阅读新闻

人文学者周仁对《天才》一书的点评

[日期:2012-10-22]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周仁 [字体: ]

   

    这是我看到的一本关于《天才》非常全面的、系统的诠释集成大典!受益匪浅,大开眼界了。此书无疑填补了人们对“天才”这一概念的科学诠释,挖其内涵,展其外延,而长期支离破碎感知,人云亦云的模糊,不思深究的泊品等、现在看得非常清晰了。

    舒明武在这本书里详尽地描述了天才的特征及形态,天才的个性及思维,天才的发掘及成因,天才的价值及作用等等,并用大量的天才案列与自己独到的理解、新意的观点,来证实“天才”——这一人类第一稀缺资源的珍贵性,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价值!

 

    纵观千古,关于“天才”的说词与名言集锦,浩如烟海,灿如星河。但将他们集成“打包”,系统挖掘,全程梳理者,可谓屈指可数了。此书的价值就在这里,上帝似乎是公平的赐予每一个人的天赋,但只有经过辛勤的汗水与劳动,将这天赋化为了天才,可谓大道至简了。

 

    当天才的神秘面纱被他一层层剥开,我们知道了,天命、天赋、天分的可贵、但我们更知道后天的艰辛、艰苦、坚韧的成才路径的崇高与伟大!

    当天才的迷人光环被他一圈圈撩去,我们知道了,天禀、天质、天资的可爱、但我们更知道后天的勤奋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心理元素的价值!

 

    按照学界权威王力编著的【同源字典】拆字解读: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

    按此说来“人、财、物”为“适用”即为价值体现了。才高八斗,你也就一个大家风范,但不是天才;才华横溢,你也就一个杂家智者,也不是天才。

 

    那么,我的解读就是:万物以人为核心,人才是天才的基础,人才的升级不一定是天才。

    天才的成因,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条件,而人才的认同端口,则是非常丰富。

 

    一是上至学制之内的本科、硕士、博士、教授之优;中至学界中,各种技术等级的排序。

    二是下至体制之外的民间标准。诸如:武之将才,谋之帅才,文之秀才,思之辩才,智之雄才,国之栋才,博之通才,道之鬼才,言之口才,平之庸才,愚之蠢才,小之奴才,江湖之于怪才等等。

    无论你在“才”前面冠怎样的名称,怎样的学名,但他们都不是天才。天才是特称,天才是唯一。就像奥运会的竞技项目,具备争夺冠军的一大群,但冠军却只有一个。金银铜牌的区别就在这里。

 

 

    天才是什么?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作者的一种健康的、正直的、梦想的、客观的、科学的心态与良知,让人真实地感动着!

    他们绝对不是那些油嘴滑舌的社会混混,而正义的躬耕于学,是精益求精的学问发掘者,你可以叫他们是大傻瓜式的执着者!

    他们绝对不是以调侃时弊为乐子无忧者,而痴情的专业于精,是踏踏实实的问题终结者,你可以叫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狂者!

    他们绝对不是以乱点鸳鸯谱的无聊笔者,而心如止水之鱼者,是精益求精的方案解决者,你可以叫他们是缺少情调的冷漠者!

 

他们与一般的常人、一般的文人墨客的区别,可谓千差万别,但有一点,他们不是将国家的忧患转化的自我快感的牢骚,而是多一份责任与压力。

他们不是将民族的困顿转化的不用口罩的喷饭,而是多一份承担与奉献。

他们不是将社会的忧怨发泄到小黑板上的粉末,而是多一份自警与自重。

 

    我们敬仰天才的历史群雕,我们感恩天才大师们对世界的手笔,对人类在多维陌生领域的贡献。

    他们生于平凡而长于另类,他们探索着这个神秘世界,他们是揭开隐藏80%的暗物质的秘密刺客。

    他们被教育但从未被清零,他们年幼年老的都倾听内心情趣的指引而保持着对事物的一种好奇。

    他们与我们的生存环境一样,也在混迹世俗的沧海桑田里,他们坚硬的翅膀飞越了欲望的沧海。

 

    在今天也许再没有古代的血腥杀戮,膜拜中国的“五子”(老墨孟庄荀),创造了文化的传奇,一笔镌刻人类文化巅峰的中国制造。

    在今天也许再没有种族歧视的驱赶,就没有了爱因斯坦那弃国的漂流,德意志失去了一个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失去了核弹的先发权。

    在今天也许再没有面包牛奶的紧缺,就没了居里夫人生存状态的尴尬,广袤地波兰平原或许不用一百年的渴望,等待一个新的女人。

    在今天也许再没有英伦岛的笑话了,莎士比亚用铜版换烧饼的传闻不会再版了,英格兰会用国家的力量,去保护一个世界级的大脑。

    ……  ……

    如此之类,举不胜举。

 

 

    作者通过大量的引经据典,生动的诠释了关于天才的概念区别及要素陈列。一些模糊的界线在书里得到了澄清。

    “智商”不等于“成就”,“天分”不等于“天才”,“人才”不等于“天才”,“能力”不等于“天才”等。

    “苦心孤诣”的奋斗,可能有损健康,造成天才的早夭,但若不能忍耐孤独,又如何站到颠蜂呢?颠蜂只有一点点,是容不下许多人站的。

    “挑战自我”是一种人生激励,但不是每个人经历十年磨一剑就能出师的,有点像奥运冠军赛,冠军只有一个,博尔特式的狂人只有一个。

    “孤独感”似乎有是天才的心绪摇篮,不是他们不融入凡人琐事的社交人群,而他们把80%的时间花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而独享“纯净的寂寞”。

    “偏执狂”似乎有是天才的心智胎记,大量天才们案列说明,他们多是深处内心的极度自信,在常情中的“弱智”经常反衬了杰出的“偏执”。

    “平台之争”,若没有春秋战国那种金戈铁马的战争平台,孙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天才就被淹没,世界的三大兵书,将少一部《孙子兵法》。

    “环境之议”的成长元素,天才似乎不是父母盯着你练琴、你念书、你绘画那种人造痕迹,而是听凭内心情趣指引的冲动与楔而不舍的特质。

 

    好了,作者断断续续地花了16年的时间,在这个引人瞩目的题材上,穷尽中外杰出天才们种种事例,而奉献给国人的一本“天才盛宴”。

    这部《天才》,对作者个人而言,是研究人类天才成长与教育的里程碑式奠基,对未来,人类研究天才的领域来说,是一颗星光的牵引。

 

                                                                                                

 

                               201295于釜溪河畔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需要宣传天才的知识(代序)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