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神疾病时代的保健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加速地发生变化,由此引起的社会心理矛盾在为断地促使精神疾病的发生;同时,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老人孤独等问题也不断滋生;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形成严重的危害。有数据表明,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从70年代的3.2‰~7.3‰上升到目前的15.56‰因此专家们认为,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步入“精神疾病时代”。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心脏病、抑郁症、自杀等将成为人类疾病和伤亡的主要原因。医学专家指出,65%~90%的疾病与精神压力有关,因此,如何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全民素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我国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人们交往频繁,影响人们精神卫生的因素日趋复杂。据报载,江苏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承担的《江苏省加快培养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对策研究》课题中,调查了1559名专家“目前最大的烦恼是什么?”30.21%的专家认为居首位的是“人际关系复杂”。
生活在这样的精神疾病时代,我们如何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需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怎样进行投资或保养呢?这将是大家面临的问题。
2.我国客观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全民健身消费市场
我国客观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全民健身消费市场,特别是老年人口健身消费市场。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000年约8900万人,若按男60、女55岁以上实际老年抚养人口高达1.76亿人。这在客观上已形成全民健身的巨大需求,且与日俱增。然而,尽管庞大的老年人口急需“人类关怀”,但他们却被“边缘化”了,被排斥在政府也包括体育主管部门的公共服务之外。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最近撰文呼吁“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他说,要大力发展各种体育组织,发挥政府组织的作用。体育组织既可以搞全民健身,又能稳定社会,所以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尽快发展非政府体育组织并发挥它们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就是把现在的官办体育组织真正平民化,使它能够在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和增进健康保健方面发挥主导主用。
3.花样繁多的俱乐部掀起运动健身的浪潮
我国自80年代台球运动的兴起首开了我国运动消费的先河,紧接着游泳、保龄球、溜冰、网球、健身房也进入到娱乐健身市场。目前,类似国外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运动方式还不断进入,如射剪、方程式赛车、蹦极、滑雪、攀岩、漂流、野战营等。这些运动吸引了众多较高收阶层消费者的参与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火爆,而且还形成一种趋势,即不同消费层次的人以“物以类聚、共同爱好”的方式组成不同的俱乐部,以会员的形式参加某项运动。例如登山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潜水俱乐部等等,可以说,各种以“同一兴趣”为平台的俱乐部将是未来人们休闲健身的场所或组织。
在众多俱乐部当中,野外生存俱乐部新鲜而独具特色。一般来说,人们参加俱乐部大多为了休闲享受,而野外生存俱乐部则把“体验生存的苦”作为“享受”,所谓“忆苦思甜”。当兵出身的朱燕捷于1996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野外俱乐部。如今,燕捷虽非大红大紫,可依然斗志昂扬、充满豪情。他说,全民健身应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几项大的运动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在提高,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在满足一定的物质需求后普遍有好奇、探险的需要。加之现代人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大家都在寻找释放的机会。或许有的人去打球,有的人去蹦迪,有的人泡酒吧唱卡拉OK,可没有精神状态的运动是础锻炼又不吸引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燕捷倡导一种远离都市喧嚣、领略人生真谛的体验,给人提供一种认识大自然、认识自己和战胜自己的机会,在旅游与探险之间对人的体能、精神、心理进行三重锻炼,并教会人们在野外生存的技巧和知识,诸如怎样选择野外宿营地,如何辨认方向,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并消毒等等。在这一点上,花钱买罪受恰恰成了市场的空白点。
原先经营三夫户外用品店的张恒,如今也组织了三夫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展登山、探洞、远足等各类户外运动及网球、溜冰等体育比赛。他介绍说,1998年9月,有朋友提议:组织个活动,出去玩玩吧。 于是他就手写了一个活动通知:司马台长城,野营,周六上午8点在北大东门外“三夫”集合。反应很热烈,认识的、不认识的一下子聚了26人。可见,户外运动的市场有多大。
4.运动经济将成为投资新热点
运动市场一出现,就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众多的投资者蜂拥而至。以保龄球馆为例,1984年保龄球正式进入我国,由于其投资回收期短,几年之内,仅上海就新增近1000条球道;深圳的一条街上就冒出十几家球馆。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拥有2万条左右的球道,拥有100条球道的大型球馆有4家。而拥有25 万条球道的美国,只有两家球馆的规模达到了100条球道。 由于运动经济的消费对象主要是高收入阶层,消费价格较高,因此利润很大。北京拥有的5000多家运动场所,1998年营业额为6亿元,上缴税金近8000万元,其中游泳场营业额为4000万元, 保龄球馆的营业额达3亿元以上。
但随着介入运动市场的人越来越多,近年国家经济又出出紧缩,运动场所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没有章法的市场分食将众多的经营者引入低层次的价格大战中,运动市场也开始步入微利时期,经营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连对人们来说还很新鲜的野外俱乐部也不例外。燕捷介绍说,人们口袋里的钱由于预期的缘故将更多地用于买房、医疗、养老、失业等支出,许多人对俱乐部的活动是心动而不行动,目前俱乐部是处于简单的维持状态。
运动经济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举足轻重而又富有活力的朝阳产业。有的国家体育产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石油、化工和气车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全球的技柱产业的年产值为4000亿美元,并且仍以10%的速度增长。美国体育产业的总营业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居美国经济的第22位,在美国体育产业产值中,健身运动经济的规模和效益,与其具有的潜力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开发的项目还很多。在我国体育运动最火爆的北京,体育消费在消费比重所占比重不到1 %,而发达国家为10%左右。仍以保龄球为例,我国的2万条球道与美国的25 万条相比还微不足道。更何况,我国保龄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不少中小城市连一家也没有。可见,我国开发运动市场的潜力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