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观美国2001年专利授权统计对比,最显见的是企业获美专利的数量、比重远高于个人。这表明,在美国,企业是以发明创新争占市场的绝对主体;拥有相应的专利才有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技术储备,企业、院校,以及部门等团体概莫能外。
相比较来看,在我国2001年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国外以企业为主体申请的职务发明专利分别为14774件和31866件,比重各为49.3%和95.8%,增幅分别为17%和25.8%,申请量相差1.16倍;同年在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国内、国外以企业为获权主体的职务发明专利分别为2612件和10457件,比重各为48.5%和95.9%,增幅分别为7.5%和68.1%,获权量相差3倍。有鉴于国内外专利竞争差距如此悬殊,我们的企业也应认清专利竞争态势,强化专利竞争意识,努力加大创新步伐,借助专利争占制高点,学会运用专利战略,以期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与技术优势。
我们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不应忽视的是,专利说明书既是公开的技术文献,也是有助于了解前沿技术走势、开阔发明视野、启发创新灵感和思路的一条捷径,若能充分利用专利文献,有助于我们比较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思路,或选择正确的技术途径,借以提高我们的研发起点和专利技术的含金量,以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方法之一是进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http://www.uspto.gov),点击右下角Search Pa ten ts(检索专利),即可分别查阅2002年近期及以往历年的获权专利(Patent Grants)和2001年3月以来申请公开的专利(Pa ten t Applica-tions)文件(有些含附图)。
北大方正的照排采编系统已使中国报业整体水平领先于日本,而我国照排技术研发竞争中的经验与教训,很值得我国企业和科研单位借鉴和深思。据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选最近透露,他当年发明的照排技术,得益于阅读大量国外文献,并据以判断出前面5家研究照排用的技术方案都是美国淘汰的,而那5家花了很大的力量,最终却无一成功。
可见,就走捷径来看,借助专利文献搞研发有时意味着跨越发展,而仿制产品既走不长远,最终也会竞争乏力,难免被淘汰。两相比较,王选的观点令人警醒:技术新潮流意味着垮掉一批企业,冒出一批新企业。
张卫平
《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