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发明”,诱人而神秘,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天才和发明家的专利。其实,这纯粹是一个误会。创造发明决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挂在树上的果实——只要你想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你不相信吗?请看下面几个例子。①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傲游太空”的图画,画中画了一个弯弯的月亮,在月牙上挂着一付秋千,小朋友们正欢快地在上面荡秋千。这幅画获得了国际儿童创作画展一等奖。②上海在建杨埔大桥时,因桥高使引桥很长且占地太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设计单位广泛征求解决矛盾方案。结果许多方案中最好的是一位小学生设计的,他把引桥设计成盘旋上升式。建造时采用了他的方案。③用普通的绣花针绣花,每绣完一针就要把绣花针反过来才能绣第二针。一个刺绣工人每天这样反过来倒过去几万次,不仅累人还影响了绣花速度。一位同学经过观察与思考,发明了两头都是针尖而穿线孔在中间的“双尖绣花针”,在全国发明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④“软图钉”是一位小学生的发明,在全国发明比赛中获得了银奖。这位学生在使用双面胶水纸时得到灵感,把长条的“双面胶水纸”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代替原有的铁图钉,用起来既方便又省力。⑤家用电表是家庭必备的电器。但一般的电表,即使在无任何电器工作的情况下,也要消耗一定的电能。据测定这种电表每月的空耗约为1度电,这样全国家用电表的空耗总数就大得惊人。一位学生利用在少科站学到的电子技术,设计制作了一套极简单、造价低廉、体积甚微、安装方便实用的附加装置。使原电表在无负载时没有电流通过电表,一遇用电时电表立即恢复正常工作状态,达到无空耗电表的效果。此项发明获1993年上海“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的一等奖。听到了这些实例,你们有什么想法?可能有些同学会说:“我怎么没有想到?。也可能有些同学会说:“这也算创造发明?”是的,这些都是创造!
一、什么是创造 创造就是人们有目的地实现前所未有的事物的一种活动。因此创造是非常广泛的,不要把创造看得很神秘。一个新的想法,新的作品,新的方法,甚至一个新的小玩意,都是一种创造。只要它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两个特征。创造的产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产品的创造,也可以是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工作手段及方法等精神产品的创造。政治家创建新社会,科学家发现新规律,发明家发明新物品,劳动模范创出新的工作方法,文艺工作者创出新的作品等等都是创造。创造大致可分五类:社会的更替、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文艺的创作、工作的改进。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方面施展自己才能进行创造,只不过由创造的产物因价值不同,分大创造、小创造、大发明、小发明。就创造的意义来讲,都是创新和更新,不分大小。所以青少年同学们,你们都能创造。 二、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就不同的人来讲,创造力是有大小之分,但并不是有无之分,所以人人都有创造力。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一般来说每个人天赋的创造力本来是公平合理的,生下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每人的创造力因他后天受到的教育、生活的环境等不同出现很大差异。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在在校学习期间培养、锻炼自己创造力。前面讲的几个实例充分说明:青少年有很大的创造潜力。像实例中讲的创造,许多同学都能做到,这些技术要求不太高的改进性小发明肯定是人人都能完成的。小创造孕育着大创造,小发明与大发明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持之以恒,加之青少年没有思想的束缚、想象力极为丰富,一定会取得成功。创造的机遇事实上是平等地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有的人抓住了机遇,创造发明成功了,更多的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了机遇。所以说:“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即是否有创造的意识,是否相信自己有创造的潜能,是否有在实践中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发展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创造力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世界有三大特点:竞争、高速、科学化。科学技术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60年代以来,新发现和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周期逐渐缩短,在本世纪初,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的因素所占比重仅5%-20%;到五六十年代,其比重上升到50%左右;到80年代则达60%-80%。所以创造发明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二)培养创造力是富国强民的阶梯
有人说: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科技的竞争,人才发展的竞争。日本已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其原因,是和他们有占全世界40%的发明专利密切相关。日本创造发明活动很普及,每年4月18日定为发明节,举办发明比赛,迄今已有50届。我国12亿人口,每年发明专利仅有两万件,只相当日本东芝公司6万职工的发明数量,差距太远。青少年应有肩负祖国富强的责任,积极投入创造发明活动中去。 (三)培养创造力是人才发展和中学生自身完善的需要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创造力是各种人才最宝贵的品格和素养。科技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科技的发明和突破;文艺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文艺就僵化。是人才,必定是在各行各业中的创造者和革新者。为此培养创造力的必然结果是人才的成长。这一点对中学生就更为重要,中学生在校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从现实角度来讲,许多同学在学校里是被动地学习,只会按老师的布置去学习,还需老师时时督促,思想不活跃,更谈不上创新。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模仿和抄袭。”因此,有远见的人都会重视在校学习时期创造力的培养,为将来创造发明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