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的《福布斯》杂志向全球工商界讲述了一个中国企业如何完成跨国化的故事,但是更准确地说,讲这个故事的不是《福布斯》,而是张瑞敏。
面对加入WTO,中国企业怎么办?我想讲三点,第一是怎么想,第二是怎么做,第三是怎么赢。
怎么想
面对加入WTO,中国企业怎么想?我认为必须成为狼。
那么,怎么成为狼?所有到中国市场来的外国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竞争原则非常简单,就是“赢家通吃”,不给中国企业留一点余地,通通吃掉。中国企业对此不能没有认识,如果不成为狼,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你就会被吃掉;如果成为狼,就有条件和他们竞争。
成为狼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有两条:第一,必须熟悉国际市场竞争游戏规则,按国际惯例来竞争;第二,必须敢于和善于参与这个竞争。如果不了解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或者是不敢参与竞争,就没有成为狼的可能。
“中国加入WTO,挑战与机遇并存。”我认为应该这样说:“只有面对挑战,才可能有机遇。”
我认为我们面对的挑战不只是对中国企业,对全世界所有企业都是一样:一是全球一体化的挑战二是信息化的挑战,三是用户制定市场规则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尝国外市场,而是全球市尝全球用户。
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并非仅是一个网站或者电子商务,而是整个组织结构,整个思路都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进行改变。
当然,最重要的是用户决定市场规则的挑战。过去是企业决定市场规则,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现在信息化时代,没有了这种情况,在网上一秒钟就可以知道全世界哪个企业可以供应你所需要的产品;同样,企业也可以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所以信息不对称的消失,使得用户来决定市场规则
,用户要什么,决定企业提供什么,而不是企业生产什么,决定用户要什么。所以,我们必须成为狼。
怎么做
中国企业无论在加入WTO之前还是之后,都应该做出一个国内、国外市场相互呼应的市场体系,就是说不可只偏颇于国内或国外市常海尔内部有一句口号,叫做“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在国内市场没有竞争力,就不可能真正地进入国际市常如果只在国内市场做得很好,不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优势也是暂时的。海尔到国外打市场的时候,非常艰难,有人说“国内有很多的肉可以吃,为什么要到国外去啃骨头?”如果中国的企业都在国内吃肉,那么国内这块肉很快也会成为骨头。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摆正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关系。因为加入WTO之后,不再有
国内国外之分,都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际上把家电分为三大消费区:美国、欧盟和中国。日本不在此列,因为它的内需很小,所以中国在全世界家电行业里需求占了1/3,占据了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就有基础,就有动力;反之,在国际市场做强了,又会促进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所以,就要建立一个内外市场互相呼应的体系。
怎么赢
想到了,也做到了,最后的目的就是赢。
怎么赢?我认为就是利用信息化时代进行企业的重组,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握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流程再造就是扁平化,就是使每个人成为一个SBU(策略事业单位,即自主创新的主体)。
4月初,我应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讲课,我讲的主题是“市场链”。当时有很多教授问,波特有个全世界都知道的“价值链”,海尔的“市场链”是什么?我说海尔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做的,海尔的“市场链”和波特的“价值链”有非常大的不同。
首先,波特的“价值链”强调以企业长期利润为企业的目标。但在信息化时代不行,在信息化时代,应该以用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就应该以效益为中心,特别是以顾客为中心。原来的“价值链”是说企业只要有最大利润就可以了,但在这个时代,想要利润,只有使用户满意最大化,利润只是一种结果。
另外一点,我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价值链”已不太适宜。因为原来是一个企业可以控制“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而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企业不可能把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好,因为相当多的企业、行业都要进入你的价值链环节,来蚕食你的价值链,所以,你只能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把企业做好,把市场做好。
虽然有些外国大企业,听起来实力非常大,竞争力也很强,但它不一定会非常快地握住市场的手。
实际上,海尔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上升很快,虽然海尔同外国大企业比较起来没有更多的优势,无论在声誉、资金还是人力资源方面,但是有一点,海尔比他们强,就是两个字:速度。这些外国大企业用三个月满足客户需求,海尔只需要七天,他们半年创造出一个新产品,我们可以两个月创
造出来。
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就是速度。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主题是质量,就是品质管理;90年代企业的主题就是流程再造。但在2000年,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主题就是速度。海尔就是靠速度赢得了很多的市场份额。所以,企业的流程再造最终就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把握住市常
沃顿商学院的一位教授问:“海尔搞市场链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目标就是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SBU,也就是说都成为一个策略事业单位。这样对每一个人来讲,他不再是企业的一个负债,而是企业的一个资本,如果每一个人的资本都能增值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做
得非常好。所以沃顿的教授也认为,如果一个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SBU,成为创新的主体,那么这个企业,将无往而不胜。
对企业来讲,创新是什么?创新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的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作者: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