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云南考察旅游,在感受“彩云之南”的山水佳景、绮丽民俗的同时,也在探索云南旅游大发展的奥秘。山水无意,惟人有智。云南旅游中,引人注目的是策划大手笔频出,昭示了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一些规律,颇耐人寻味。
高明的策划是赢得游客的前提
说起腾冲县,有多少人知道呢?但是说起央视的主持人崔永元,有多少人不知道呢?
2005年,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云南人请崔永元做了腾冲县和顺镇的代言人,这个“极边第一镇”遂进入世人视野,列十大名镇之首。
和顺镇的脱颖而出,使云南省继大理、丽江之后,又产生了一条新的精品线路!
类似的大手笔,在云南旅游业中并不鲜见,比如丽江,最早不过是茶马古道的一个小镇,现在已成旅游的热点;大理的“风花雪月”传颂已久,在游客的记忆里,《蝴蝶之梦》可能印象更深;迪庆原来不过是风景优美,现在戴上了传说中“香格里拉”的桂冠……
可以说,每一条成熟线路的背后,都是一个优秀的策划创意;每一个优秀的策划创意,带来的都是滚滚财源:2005年,云南旅游总收入430.14亿元,这个数字少于我省,但占服务业的比重却达31.47%,考虑到旅游业对一地经济广泛的带动力,所蕴含的经济运行质量话题,是值得探究的。
省旅游局副局长梁文生说:旅游业所面对的市场,是全国、全世界的,高明的策划,运用现代化手段阐释文化精髓,这是赢得游客注意的前提。
他解释说,旅游业大发展,各地都打自己的“优势”牌,概括看无非是“资源”和“区位”。但资源优势不能直接转化成市场优势,转化的关键是策划,这也是现代旅游业的特征。
策划为游客创造了体验文化的途径
传统旅游业资源,不过是“二老”:老天爷留下的山水和老祖宗传下的遗产;所面对的游客,八成多是“只看一次”的观光客。
就我(山东)省而言,文物古迹的悠久历史既是文化积淀,又常常是发展旅游业的局限,一年1.42亿人次的游客,重游故地的不多,有的甚至10年内难有重游冲动。景点、市场老化无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而云南一些景点则巧妙地打破了这一瓶颈。山东大学旅
他说,从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到深度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策划大有作为。
王德刚是蒙阴蒙山旅游的策划者。原来只是一个国有林场的蒙山,只因在策划中定位新奇,“天然氧吧”的创意迎合了人们注重健康、倾慕自然的需求,现在年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
即以享誉世界、难以变动的“三孔”而言,出路也不是没有。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提出建议,改变游览方式:在白天游览之外,设计“夜看三孔、游古城”项目,通过灯光、音乐等手段,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有了这样的游客,《杏坛圣梦》等节目就有了观众,杂耍、游戏、小吃等项目也有了市场,旅游的综合效益增长自不待言。
旅游是人们体验不同文化的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不变的景点上,可以策划出更人性化的体验方式,引发游客完全不同的感受,文化支撑旅游,旅游带活文化,这样的市场是永远不会老化的。
旅游可带靓城市品牌,策划是第一道工序
旅游景点策划的目标,则是如何吸引游客;但对游客而言,那是旅程的目的地,要有好的景致,还要有适宜的环境的氛围。从“目的地”这一观念着眼,旅游策划要有更广阔的内涵。
外出旅游,游客不仅要看景点,还要看城市,有吃住、娱乐等一系列需求,感受城市的传统和氛围,所以旅游经常是一个城市品牌的具体载体。在丽江,游客当然是怀着对雪山古城、小桥流水、异族文化的向往而去,但城市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比如,街头上星级厕所所代表的舒适、可以上网的酒吧所代表的方便还有夜间摩肩接踵的喧闹,传统和现代、向往的新奇体验和熟识的生活条件,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景区融为一体,整个城市成为一个自然的景区,这是旅游策划大手笔的真意。
所以,有专家谈到旅游的策划、规划的时候,说:“要发展旅游的城市,就得书记当董事长,市长当总经理,旅游局局长当营销部经理,把城市和景点作一整体经营。”语近戏谑,事理却真:只有当城市本身也成为对游客的吸引中心,旅游才有坚实的基础。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省旅游局局长李德明谈到顶级旅游项目策划创意说:旅游业是点子产业,策划创意是第一道工序。而策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入研究人的心理需求、文化需求、健康需求、休闲需求、环境需求等等,进而适应需求,满足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