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怎样让企业环境有利于创新

[日期:2007-09-10]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若要环境有利于创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勇于冒险
    ·自治权:想产生创意必须先有思想的自由。一个有创新气氛的环境,能鼓励员工思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清楚的绩效——奖励情境:这个听起来很学术的名词,只不过是说经理人应该对特定的绩效给予奖励。
    ·容忍差异:管理阶层不仅要容忍员工不同的观念,更要鼓励员工提出不同的观点。
    ·最高管理阶层的支持:创造和维持创造的气氛,要从最高管理阶层做起。
    ·启发和鼓励创新:为了生存和成长,组织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创意是任何一个组织不可或缺的生命血液。一个有利于创造的气氛,一定能鼓励所有员工产生创意。否则,企业可能会忽视巨大且未开发的创造力资源,而创造力正是企业创新所不可缺少的。
    ·对于新创意有正面反应:光是鼓励创意还不够,有创造气氛的组织还必须对新创意有正面的反应。组织的管理哲学必须尊重创意,同时要公正地对待它。经理人不必喜欢每一个新创意,但是他们可以保证,他们会考虑每一个新创意,但是他们可以保证,他们会考虑每一个创意的正反两面。员工知道他们的创意会被很公正的评估时,他们会继续提供新创意。
    “协助”是创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很重要的技巧,有技巧的协助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小组做完创意解决问题方法的步骤,并解决问题。他们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将精力集中在他们的任务上,协助小组达到目标,并促进成员间有益的互动。协助者有如水泥一般,可以将小组成员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并能确保有良好的成果。
    一般而言,团结所能产生的创意比单独的个人多。因此只要可能的话,你应该尽量利用团体产生创意。不过只有在问题很重要,而且时间很充实时,才需要利用团体产生创意。此外,也需要团体成员的高度参与,才能增加大家对于解决方法的接受度和问题的归属感。
    ——奥格威
    
    利用团结思考可获得许多创意,而在提出创意的过程中,下列数点方式,将有助于产生创意。
    不管任何事,只要一想到,就立即提出。
    批评是以后的事
    活用他人的创意
    因团体思考而开发的创意,不可视为某一人的特定发明,因这是团体的功劳及成果;虽然是由特定的人说出,但整个成果开发的过程中,其他人也投入不少的脑力。
    垂直与水平双向思考
    随时记录
    于是主办人会焦急地订个“提案奖励”方法,希望刺激提案的增加,或许在两三个月内会增加不少提案,但不久却又恢复原状。任何公司都会有这种情形,其原因不外是下列几个:
    ·未实施改善方法的教育,因此会欠缺或中断启发创意的素材。
    ·提案书写太繁琐。
    ·提案送出后,处理过程冗长,甚至在本人已遗忘时才获得回复。
    ·精心设计的提案未被采用。
    ·提案已获采用而且也受到表扬,但迟迟未见付诸实行。
    ·提案的奖赏不具吸引力。
    
    
    惊人的团体力量
    假设一个拥有员工1000人的公司,实施创意马拉松法,只要每个员工每天都想出一个点子,在理论上一年下来便可以集合36.5万个点子。而且就统计上来说,这些点子的种类必定是包罗万象的。每一个商业性的点子固然都非常珍贵,但是企业的团体力量使每一个点子都能系统化,这才是更惊人的。
    公司如何回报这些在公司中进行创意马拉松法的员工
    ·颁发创意马拉松法个人点子证书,并赠纪念品。
    ·以各办公室或各分店为基准,并以点子的总数来表扬。
    ·在公司中,也可以点子的总数来表扬(认定标准和分店相同)。
    由此,公司全体人员可组成庞大的点子世界。
    在瞬息万变的企业环境里,身为一名专业经理人,重逻辑、分析的左脑思考模式已不再吃香。惟有努力开发右脑资源,解放自己的想像力和潜在的创意,才能迅速掌握契机,开创企业和个人新局面。
    
    (1)、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能动性需要每一位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凝聚力首先要给员工当家作主的感觉,这样员工才有自我表现的动力,较小的组织单位比较大的组织单位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因此,公司的领导者需要重新认识组织原理,用一种更小的经营单位来替换以事业部形式为基础的现代公司管理模式。
    (2)、培养员工的自律性。在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要相应培养其很强的自律意识,在有高度自律性的组织中,员工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组织中建立这种自律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民主化的信息交流体系,以及形成一种建立在同事之间的相互可比性基础上的自我挑战环境。
    (3)、营造对员工有利的企业环境。管理层需要一种支持性的企业文化,以体现对员工的尊重,这种文化是开放型的,不但能接纳来自基层的质疑,还要容忍他们的失败和挫折,使员工建立起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员工才能真正变得自信和自强,从而有所创造和作为。(章凯)
    
    (资料来源:《创意学全书》)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怎样培养全员创新精神
下一篇:和记黄埔集团
相关新闻 创意、创新型企业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