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社会怎样培养出人们的创意

[日期:2007-09-10]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科技进步是提升生产力最有力的方法,而组织和制度创新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没有科技进步,一人就是一人,掌握了先进科技,一人便可成为千军万马。没有组织和制度的创新,现代企业就不会出现,生产资源就不能与人最有效地结合。没有先进的组织和制度形式,再好的科技也难创造出高度的生产力。俄国的科技算得上先进,然而生产力却低下。其原因就是组织和制度的创新能力很差,使得高科技难以转化为高生产率。所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种提法也不是没有问题。
    
    科技进步和制度与组织创新要以源源不绝的创意来支持。一个社会的创意枯竭,那么科技发展就会停滞,社会组织与制度就会僵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会停顿下来,以致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被动挨打的对象。
    
    一个社会如何才能培养出人们的创意?有三要素必不可少,这就是环境、动机与方法。
    
    首先是环境,自由是创意的温床。没有一个自由思维、自由表达、自由讨论的环境,创意就会被压抑,就会没有滋生的机会。支配是创意的敌人,没有平等的气氛,创意就会被支配所扼杀。容忍是创意的情人,没有对他人的容忍,尤其是对他人意见的容忍,创意就会拒绝见人,深深地埋藏在他人的心里。创意大多是在“试错”中产生,没有对错误的原谅和允许,人们就会因怕犯错而失去创意的动机。创意也是奖励的函数。若人们的创意能得到社会的回报与鼓励,得到的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人们的创意活动就会增加。总之,创意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之于创意,正如温床之于蘑菇,又如春天之于新笋。
    
    其二为动机,人的创意动机可能无奇不有,但主要的几种可能如下:一是为利益、利润而创造发明。当今之世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投资的结果。例如一个新企业的产生就是创意与投资的结果。这样的创意与投资都是有明确的目标与可计算的回报。利润、利益成为人们产生创意的驱动力。二是好奇。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因好奇而要把事情探个究竟而萌生创意。三是置疑。自信而不轻信他人的结论导至人们创意的产生。四是兴趣。创意性活动本身可能是一种享受,人们为享受创意的过程而创意不断。人们的创意动机越强烈,创意活动就越频繁。而这些动机常常可以被良好的外部环境所刺激和激发。
    
    其三是方法。创意的方法带有专业性。不同领域也许有不同的创意方法,但有些方法却有一般性。例如勤思苦索,好学多问,相互启发激发,不迷信,多质疑,给自己压力而在“急中生智”,梦想、幻想、联想、冥想、好奇、执意、异想天开等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较专业的方法。例如对现有结论的假设前提提出反假设,看会得出何种新的结论。集思广益(BrainStorming或曰脑爆法),即把不同专业的人集合一起,从不同角度提出毫无任何限制的多种方案方法,从中找出创意点子来。
    
    更为专业的方法则是演绎法,从前提条件推演出结论。溯因技巧则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原因猜想(即假说),然后再找方法或实验加以证明,或证伪。例如“飞蛾扑火”是一种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飞蛾会扑火?科学家猜想烛光是作为一种“类微波激射”的红外频谱发射源去吸引夜间飞行的飞蛾。然后再不断用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类比技巧加上归纳技巧也是发明发现的有力工具。例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维拉的控制论,以及大爆炸宇宙说、生物遗传说,等等,在它们的新创之始,其创意的发端无不得益于类比的启发。中国古代的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与创意,大多得益于类比与归纳。在老子与庄子的文章中类比和归纳导出创意的例子随处可见《易经》也有这个特点。
    
    创意的方法博大精深,我知之甚少,也不可能在这样一篇短文中讨论详荆
    
    总之,创意是环境、动机与方法三要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创意是这三要素的函数。
    
    (资料来源:王建国)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弱化思维定势的训练
下一篇:幽默与创意
相关新闻 创意知识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