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比亚迪的铁电池实现量产

[日期:2008-11-09]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目前,数码相机的电源基本以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主。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重量轻、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锂离子电池也有许多不足,最突出的是安全性差,短路、受热等容易发生爆炸,电池爆炸伤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其次,容量虽“大”但还不足够,不能满足像素越来越高、LCD越来越大、录像功能越来越强的数码相机的发展需求,人们普遍期待有性能更好的电池问世。

 

以往,人们关注的重点是燃料电池,但由于技术过于复杂,在小型化、安全性方面,燃料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日前有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报道引起了忧天的关注:这种新型电池在许多方面比锂离子电池优秀很多,而实用性方面,比燃料电池近得多,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手中的数码相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令人兴奋的是,比亚迪在铁电池的应用研究方面,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一领域,中国将再次改变世界。

 

什么是铁电池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铁电池有高铁和锂铁两种,比亚迪铁电池似为前者,除比亚迪外目前还没有其他厂家宣称其产品可以大规模实用化。 

高铁电池是以合成稳定的高铁酸盐(K2FeO4BaFeO4等),可作为高铁电池的正极材料来制作能量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无污染的新型化学电池。 

铁电池的优点: 

高能高容量。目前市场上的民用电池比功率只有60-135w/kg,而高铁电池可以达到1000w/kg以上,放电电流是普通电池的310倍。特别适合需要大功率、大电流的场合。高铁电池性价比高。碱锰电池不能满足目前需大电流大容量用电的数码相机、摄影机等电子产品的需要,锂离子电池因成本在此方面不具很强的竞争力。

高铁电池放电曲线平坦。 Zn-K2FeO4 70%以上的放电时间在1.2-1.5V 

原料丰富。地壳中最为丰富的元素为铝和铁,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75%,锰的含量为0.088%。同时每mol+6价铁能产生3mol电子,而每mol+4价锰仅能产生1mol电子,铁的用量在自身非常丰富的情况下,仅是锰的1/3,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降低了原料的成本。市面上MnO2大约9000/每吨,Fe(NO3)3大约7500/每吨。

绿色无污染。高铁酸盐放电后的产物为FeOOHFe2O3-H2O,无毒无污染,对环境友好。不需要回收。 

 

……………………

 

国产电池终于迎来资本市场“芝麻开门”的时刻

 

20089月,深圳比亚迪集团的最新专利技术“铁电池”,市场化运作进入倒计时阶段。如果应用成功,意味着这个充电电池产量位居全球第二的电池生产商将颠覆目前的汽车世界,实现电动汽车的四轮驱动和无极变速。 

尽管外界不乏质疑之声,但业内外资巨头,对其仍然不敢小觑。原因在于,“比亚迪曾依靠自主研发,突破了电池行业垄断造成的‘禁区’,强势地将昔日高价格的手机电池从千元的‘身价’,一路拉低至目前数十元钱的‘平价’ ,让手机逐渐从贵族消费成为平民消费。” 

 

日本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在华研发专员白井久男,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发出上述感慨。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富士、东芝、松下等生产商开始研究并生产一次性碱性电池,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一次性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寻找代工厂开始,他就已经关注中国的消费市场。“这个时期,无论是风靡一时的BP机,还是今天仍在使用的便携式收音机、闹钟、微型手电,都需要大量的一次性电池。尽管当时出现了如双鹿、南孚、白象等中国电池生产企业进行一次性电池的批量生产,但长期产量大、产值低。由此可以说明,当时的国产电池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一直处于产业链下游。”

 

让白井久男始料不及的是,仅仅相隔10年,国产电池品牌就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次性电池——2004年,双鹿电池开始着手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即LR6碱性数码王电池的研发。目前,其碱性电池产品也已由LR6一项,发展到LR20ZR6ZR0312个系列,基本涵盖所有碱性电池产品线。“反映在消费市场上,日本、欧美品牌电池在国内市场日渐萎缩,而中国品牌逐步进军海外市场。”

 

同时向记者证实这一变化的,是北京一家科技网站的总编辑刘国恩。他将这个时期,定义为国产电池发展的第一个分水岭。“这是国产电池牺牲市场换技术的阶段,同时也是众多国产电池企业迅速发展的秘诀。”此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于2005年首次正式发布的“氢镍电池产品质量市场购样比较检测结果”也显示,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南孚、双鹿等国产品牌电池都明显超出日产老牌电池。

 

而实际上,利益也显而易见。在2003年,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 Ltd.)公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电池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市场信息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的电池年产量达190亿节,是公认的原电池生产国。该行业的年均产值超过40亿美元。据估计,该地区电池制造商的数量超过2000家,其中300家生产出口产品。最后,报告预言:“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非充电电池供应市场,同时,它很快也将成为充电电池的领导生产国。”

 

如其所言。很快,随着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引进,国产电池又走到了第二个分水岭。“这个阶段初期,中国尚无一家企业能生产二次电池。那时,全球二次电池领域,无论镍铬镉、镍锌氢和锂电池,都被少数几家日本企业垄断了。”刘国恩说,“但是,国产电池企业依靠自主研发,最终突破日企的行业垄断,强势地将二次电池的高身价,一路拉低至平价的阶段。”

 

与此同时,国内二次电池生产商也完成了原始积累。直到1998年前后,一部售价3万元的“大哥大”,其一块日本造的镍镉电池要卖1000 多元。但国产电池造出来后,即便卖600元一块,加上返修成本,利润也还有50%—60%,盈利空间十分可观。比亚迪创始人夏佐全曾坦言: “比亚迪成功进入手机电池领域短短几年,不但打破日本企业垄断,而且获利颇丰。”

 

作为这次创新的直接结果之一,价廉物美的国产电池在消费市场迅速实现多元化应用。“手机、笔记本电脑、 MP3、数码相机……几乎所有你想得到的数码产品,没有电池就根本玩不转。”刘国恩欣慰地表示,电池还被应用于工业无绳设备、后备电源、军用与医用等市场。 

 

与此同时,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耳机、小灵通手机、移动DVD 等电器都在向便携化方向发展。这都使体积小的轻薄型电池广受欢迎。 

 

让白井久男感慨的是,中国二次电池的发展,仅仅用了不到10年。爱尔兰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锂电池市场预测也显示,目前中国大锂电池(一次性电池和充电电池)产量为全球最大规模。在全球锂电池 总产量中,中国占23.8 %。 

 

而且,国产电池对发展的想法远不止于此。1997年,九部委联合推出的《关于限制电池产品含汞量的规定》。旨在通过政策的指挥棒,在生产源头上率先高标准、严要求,进而带动市场消费,从而实现环保节能电池的普及。 

 

        ……………………

 

比亚迪铁电池首次实现成熟商用 

 

  据了解,与传统的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相比,比亚迪开发的铁电池有先天优点:全球铁资源充裕,铁比镍、锂金属更便宜,加上其环保性,不会造成如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丢弃所产生的污染。 

 

早在几年前,比亚迪组织500人的研发团队,开始了铁电池的研发攻关。经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比亚迪成功研发出电动汽车专用的铁电池,取名为“ETPOWER”。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它代表了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其中E表示环保和电力(environmentelectric),T则表示技术(technology),power则表示动力和能量的意思,比亚迪以“ETPOWER”来命名新汽车动力技术,取意未来科技、未来汽车动力的含义。

 

    ……………………

 

搭载“铁动力”的比亚迪F3e 

 

  据了解,“ETPOWER”铁电池每块电压为3.3伏,60安时,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以上,电池的持续里程寿命大于60万公里。以F6双模电动汽车为例,车上共使用了100块铁电池,充满电续驶里程可达430公里(电动模式100公里+混合动力模式33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每小时。

 

  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电池相比,比亚迪铁电池除了具备便宜和环保优点外,由于采用全新设计,电池容量、循环寿命、使用温度范围、放电性能均优于锂电池。此外,由于采用高热稳定性材料和缜密工艺设计,比亚迪铁电池安全和可靠性大为增强。与锂电池不当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爆炸现象相反,铁电池安全可靠,即使扔在火中也不会发生爆炸。

 

       ……………………

 

首次用于比亚迪双模动力汽车F6 

 

  在新闻发布会上,比亚迪亮相全球首款以铁电池电机和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双模混合动力汽车F6DM,其核心动力电池就是ETPOWER 

 

  据介绍,F6DM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是一种将控制发电机和电动机两种混合力量相结合的先进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油耗及排放,更提高了动力和操纵性能,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系统。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DM是“双模”(DualMode)缩写。如果将纯电动简称为EV,混合动力简称为HEV,则比亚迪DM电动汽车是EVHEV,简言之就是可充电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种系统将会取代油电混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 

 

比亚迪电动车充电站

 

  据悉,比亚迪双模电动汽车已经申报了700多项国内外专利。该车经过了多种状态下的整车试验,在城市路况下基本可实现纯电动状态的行使,在比亚迪电动汽车充电站快速充电10分钟可达50%的电量,在家使用普通插座慢速充电,充满电也只需9个小时。据介绍,目前整个双模电动汽车系统的成本为5万元,产量提高后成本可大幅降低,预计该车将于2008年下半年量产上市。

 

2008-11-4录入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新创意:国家研发技术外包公司
下一篇:曙光下一代计算机确定使用龙芯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