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佛山下了一场大雨,急坏了创意产业园启动仪式负责人。但是,现在,天气晴朗了,我忘记告诉活动主办方,我很好运气,一般外出都是好天气。”
凤凰卫视著名女主播陈鲁豫出场的开场白,令在场人员嘴角划出微笑弧线。接下来,她用对话的方式,与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国林、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勇、广东大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田、澳大利亚NMG建筑设计咨询公司著名设计师 Apllo Karanges 、奇正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邱代伦等专家学者、行业创意人畅谈佛山创意产业发展。
“创意人”内心是一个孩子
鲁豫:产业园将在原先旧厂房物业改造为一个催生创意的园区。为什么要建这么一个平台?
邱代伦:一方面是因为我要和有创意的人在一起才能找到幸福,另外一方面是,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但却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创意设计基地,创意产业园区不但可以提供给“创意人”一个交流平台、创作空间,还可以提供配套的专利保护服务。
鲁豫:“创意人”内心是一个孩子,他们创作需要怎样的环境?
徐勇:创造和灵感,需要不同知识交叉碰撞。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平台,良好的运行激励机制。有创意的人都是会享受的人,喜欢用自然的方式面对生活。
Apllo Karanges:有调查显示,人在散步和交流时最容易产生灵感,所以我们设计创意产业园时,会根据现有空间搭建长廊、设置雅致的林荫路和绿地、咖啡室、品茶室,让他们更自由交谈,思维碰撞产生新创意火花。
“创意”不能卖青菜萝卜价格
鲁豫:原创点子被偷是什么心情?
李泽田:我们原来有个“冲浪车”设计,使骑自行车的人在陆地骑车有像在海上冲浪的感觉。我们这个设计2003年推出,当时风靡国外很多地区,一辆车可以带来36美元纯利润。但是第二年在广交会上看到,居然有大量“冲浪车”仿冒产品,对我们的设计、产品销售带来很大冲击。
鲁豫:奇正创意产业园捐资100万成立“奇正知识产权保护基金”,100万够吗?
邱代伦:肯定不够,我们还要发挥社会捐赠、受益企业单位捐资等方式筹集知识产权保护基金,知识产权保护很难。因为难,很多设计单位、企业更加愿意到这个产业园,因为知识产权保护是这个创意产业园最大特色。园区内企业单位打官司,保护基金将承担50%的法律顾问费,以此鼓励、帮助企业维权、保护创意产业发展。我们要让创意、创意产业体现真正价值,不能按照青菜萝卜的价格出售。
创意产业园卖智力不卖体力
鲁豫:相比之下,中国人比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团体,但是创意是很个人的东西,在这个创意产业园,怎么让每个人的创意得到最大发挥?
张国林:创意无所不在,但很零散,这个园可以将这些创意结合起来。佛山、禅城现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因为传统制造业发展空间已经有限,需要创意、创意产业为原有产业注入新创意、新技术。
邱代伦:整个创意产业园可以容纳近200个单位,目前已经有20多家进驻单位。我们需要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虽然是一个团体,但创意产业园卖的是智力,不是体力,所以每个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特色,个性化设计工作场所办公室,在自由空间最大程度发挥创意,并推动创意产业化。
…………
旧厂房变产业园也有创意
创意产业园利用旧厂房为禅城三大改造提供新思维
裸露的红砖外墙、或用石米铺设的墙身——一座座具有典型八、九十年代风格的“古老”厂房让人很难与最新型的创意产业联系起来,但这正是昨日新挂牌的奇正产业园的所在地。
省去了拆建的成本,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了高端工业园区,更引入了澳洲、法国的知名企业入驻。在禅城区“三大改造”的推进过程中,奇正产业园的落地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三大改造”的创新模式
奇正创意产业园所在地是原奇正电器公司的生产厂房,当该公司退出市场后,留下一块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达
早在今年年初禅城区召开的“三大改造”工作会议上,区长梁维东就明确提出要把“三大改造”与产业优化提升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淘汰落后产业,腾出宝贵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快速提升城市的产业集聚能力和财富增值能力。如澜石金属交易中心、普立华科技工业园都是很好的范例。
利用原来的
创意将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按照传统的界定方式,创意产业应该属于二、三产业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都市产业。
位于中心城区的创意产业园对人才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一位进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说,由于企业出于生产的考虑,总部设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纳人才的时候,尽管开出优厚的条件,但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仍使不少人才望而却步。如今将设计总部安置在创意产业园内,“相信更多的人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设计。”该负责人说。
区长梁维东介绍,引入创意产业是“三大改造”与“优二进三”战略深度发展的一个良好结合点,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一个强烈信号:创意能推动生产力,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区政府将通过“三大改造”营造良好的人居氛围,为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提供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一步禅城将着力推动更多类似奇正创意产业园这样的高端都市型产业园在禅城落户和发展。(本报记者 张智轩)
佛山日报 200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