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北京来稿:记者发明坦克的启示

[日期:2007-09-16]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  作者:舒明武创意网 [字体: ]

  翻开人类的进步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创新发明都并不是出自人们想象中的学界泰斗、业内专家,.而是外行人,坦克的发明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1914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叫贝斯特•斯文顿的英国随军记者,在法国目睹了英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后突然想到:如果能给拖拉机穿上装甲外衣,不是可以抵御敌人的枪弹吗?于是,向大英帝国防务委员会郑重提出将“霍尔特”型拖拉机改装成战车的建议,开始遭到陆军部长的严厉拒绝,经过一番曲折,加上好友国防委员会秘书汉凯的帮助,这项建议被时任英军海军大臣的温斯顿• 丘吉尔慧眼识珠,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设计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坦克。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武器装备专家没有想到这一点,一个从事新闻采访的记者却产生了如此新奇独特的想法呢?有人分析说是内行专家往往会受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常常会不自觉地在现有的经验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思维的框框,限制了创新发明。
  其实,提出创新发明并不一定很难,因为大多数创新发明都起始于人们大脑产生的新想法——灵感,正常的普通人同样会产生创新灵感。这是灵感现象产生的偶然性所决定的,灵感并不专爱和知识渊博专家和名流。遗憾的是,普通人产生了创新灵感,提出了建议,大多数情况下人微言轻,普通人的建议很少能受到重视,更难得以实施。试曾想,如果斯文顿先生的建议遭拒绝后就放弃,没或者有幸运地得到邱吉尔的重视,没有人去帮他实施,他能自己设计并制造出坦克吗?他能成为坦克的发明者吗?
  随着现代学技术的发展,个人越来越难以独立完成创新发明,创新发明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实施流程,需要一定的社会分工。尽管灵感是创新的灵魂和起点,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有机会产生创新灵感,但能够自行实施验证的人却是少数,而能调动政府和社会的资源帮助自己实施更是一件天大的难事。所有大多数人最终都未能成为创新发明之人。普通人的大量灵感其实都白白地丢掉了,对国家和社会,这是一种极大的创新资源浪费,也是制约社会发展和自身进化速度和效率的根本之所在。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设法鼓励大多数普通人保护自己大脑中产生的创新灵感,鼓励人们提出创新建议。领导和决策者要树立灵感是创新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下级甚至任何外行人员提出的创新建议。对有价值、可操作性强的创新建议还要组织实施,调用必要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工,尽可能快地转化为创新成果。这样越来越多的微人将成为伟人,人民群众将真正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网站宣言
下一篇:怎样让创意、点子卖个好价钱——舒明武答读者的一封信
相关新闻 其他综合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