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策划一词流行,策划人走红吃香之时,大批各色各样的人都拥进了这一行列,策划界一时人满为患,甚是壮观。
这些人中精英不少,真材实料的也多,实打实干者的数量则更大,但顶着策划家之名,却无策划家之力的当代“南郭先生”,却也非一个小数。
他们从未认真地、刻苦地、数年数十年如一日钻研过策划这一门独特的科学本身,也缺乏策划人所必须的创意思维天赋和创新技能才华,唯一的本领是在策划边缘游走,热衷于轰轰烈烈的“策划大师”、“策划标王”、“策划巨星”之类的评选,将获奖作为投资计划的一部分,然后再向那些被头衔光环弄得诚惶诚恐的老板们索取回报。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投资回报率在一定的时间里还是不错的,但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他们最终还会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企业界.策划界的成长速度还是相当快的,留给他们的空间只会是越来越小。
他们对中国策划界的主要贡献,是吹了一大堆漫空飞舞的泡泡,而泡泡的中心,不过是一根又细又短的廉价吸管罢了。
舒明武
2007、7、2写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