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眼前的中国需要批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有很多的假恶丑现象需要深刻的批评,需要有一批人坚守鲁迅、遇罗克们的阵地;
不错,当前的中国还需要回忆,不时回忆起我们在建国后所犯的错误并深挖它的根源,不时回忆起我们在长达100多年的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经验教训,因此我们真切地期待历史学大家的出现;
说得对,现时的中国仍然应该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中一切值得学习的东西,绝不能回到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所有的中国人在时间分配中都应该为学习留下一席之地,
但是,此刻,我要说,我要大声说的是:中国更需要创造——21世纪初的中国更需要创造,需要创造的意识、创造的精神、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斗志、创造的文化……
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人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心血、更出色的智慧、更丰厚的财力在中国的整体品性转移上,——即由一个模仿借鉴型为主体的中国转移到一个探索创造型为主体的中国上。
只有这样,才能最有助于在中国的社会风气习俗中减少抱怨、减少牢骚、减少平庸、减少懒惰、减少只会对他人算计的小人伎俩,减少只注意切割现有利益的蛋糕而忽视了自己制作一块新蛋糕的现象,甚至于,减少腐化与堕落。
中国持续发展的经济太需要创造力来为其注入强大的新动力了,中国顽强探索中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太需要创造力来为其提供新鲜的策略与艺术了,中国国民性中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那些丑陋阴暗肮脏的东西,太需要一场接着一场的全民创造性的风暴来进行最后的、最彻底的、最具人生真正魅力的扫荡了。
必须指出的是,我说的这种创造,既指大的创造,又指小的创造;既指上流人士需要进行的创造,也指下层人士需要进行的创造;既指整体的创造,又指细节的创造,一句话,它不再只是少数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家、政府官员的事,而同时是每一个市民的事、公民的事。
我认为,只有更多的中国人、越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投身于进取性的、开发性的、拓展性的、创造意性、创新性的行动之中,中国才将更富有活力,更具有生命力,才会具有更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