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到资本 |
无论何时何地,“创意”一词总是令人兴奋;而“资本”一词从一开始,就给人以无比复杂的感觉。二者之间的争端与人类发展相始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不乏这样的故事:一个年轻的书生仅仅凭一句奇妙的诗句,就击败了家财万贯的阔少或身强力壮的恶汉,从而得到了美人的芳心所钟。这样的情节此起彼伏,代代相传,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创意强于资本。 有一(09/10/2007 16:04:07,241) [查看全文] |
创意所需要的环境 |
自由是创意的温床。没有一个自由思维、自由表达、自由讨论的环境,创意就会被压抑,就会没有滋生的机会。支配是创意的敌人,没有平等的气氛,创意就会被支配所扼杀。容忍是创意的情人,没有对他人的容忍,尤其是对他人意见的容忍,创意就会拒绝见人,深深地埋藏在他人的心里。创意大多是在“试错”中产生,没有对错误的原谅和允许,人们就会因怕犯错而失去创意的动机。创意也是奖励的函数。若人们的创意能得到社会的回报与鼓励,得到的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人们的创意活动就会增加。总之,(09/10/2007 16:03:43,238) [查看全文] |
创意生存离我们多远 |
据美国哈佛大学理查兹.庞德教授的网络调查,现代人需要创意的欲望非常强烈,都试图用不同的创意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项题为“现代人如何与创意交手”的网络调查后,我们总结了10种主要观点。并被列入美国<时代>周刊。这个话题成为本世纪20项最难以解决的“生存问题”。 现代人生活压力极大,可以(09/10/2007 16:03:15,204) [查看全文] |
创新就是创造性破坏 |
八月份的《福布斯》杂志向全球工商界讲述了一个中国企业如何完成跨国化的故事,但是更准确地说,讲这个故事的不是《福布斯》,而是张瑞敏。 面对加入WTO,中国企业怎么办?我想讲三点,第一是怎么想,第二是怎么做,第三是怎么赢。 怎么想 (09/10/2007 16:02:40,1324) [查看全文] |
创建“重庆学”的若干思考 |
作为重庆十年巨变的参与者、研究者和见证者,热爱重庆是真情的表露、工作职责促使对重庆现象的研究,我三年多通过对重庆现象的思考,提出创建一门着眼于重庆建设和发展的综合性、多学科、运用性的学科群――重庆学。
今天是重庆直辖挂牌十周年的日子,上午参加了隆重、热烈的庆祝大会,感想甚多……特将创建重庆学的目录放在博客上,今后将相关材料逐一发布,以供网友观之并指正!
一(09/10/2007 16:01:13,245) [查看全文] |
未来世界的创新发生论 |
正确定义创新边界有助于将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重要的问题上,正确配置资源以促进创新的生成。
说起创新,有一个很重要但很少被提及的问题,那就是创新在哪里发生,即创新地界。正确定义创新边界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创新,把精力集中于最重要的问题上,合理配置资源以促进组织创新。
传统观点认为,创新是个体思维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创新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个人的认知功能作用(09/10/2007 16:00:41,283) [查看全文] |
突出“灵魂创新” |
——视创新机制与创新精神为核心,对市场的快速应变在于更加灵活的机制。
近年来,欧美企业不仅大量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和创新市场,还在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与创新企业精神上有了新的突破。欧美企业纷纷将原来的“私有化”组织机制,改组成新型企业,使组织机制创新趋于股份化和职工拥有产权的“公众化”。公司的运行实行期权股份、限制股份、位期股份等。一些大公司则通过改组,建立既统一又能灵活运作于市场的多个分散经营的小型公司(09/10/2007 15:45:34,208) [查看全文] |
香港创意产业 |
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近日公布委托港大进行的“香港文化创意产业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研究”报告书,建议发展香港的文化及创意产业,须结合珠三角的实力,并把着眼点放在全球,包括实行人才、资金和技术的引入,使创意产业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根据港府的说法,是指以创意为主要增值手段的行业。按照现行分类,香港的创意产业包括设计、建筑、广告、出版、音乐、电影、电脑软件、数码娱乐、演艺、广播、古董与艺术品买卖等十一种。
(09/10/2007 15:45:07,458) [查看全文] |
关键是拥有一流的创新智慧 |
凌志军新写了一本叫《追随智慧》的书,近期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面世。读了这本书,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对人,人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的强调。 人类已经开始步入信息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是具有高智商、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智慧。谁拥有丰厚的创新智慧,谁就能赢得主动。凌志军在《追随智慧》中突出写人,固然与他对现代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却是因为在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经营(09/10/2007 15:44:37,259) [查看全文] |
松软的土地上人才能留下足迹 |
年轻的爱因斯坦一直苦于自己无法在科学领域中独辟蹊径,遂请教其老师明科夫斯基,明科夫斯基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了想后领着爱因斯坦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在建筑工人们的批评责骂声中和爱因斯坦走过了一段刚刚铺就的水泥路,结果在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上留下了二人的足迹。明科夫斯基望着脚印问爱因斯坦:人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不敢走的路,才能留下自己的足迹。
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其成就之大人所共知。 (09/10/2007 15:44:12,246) [查看全文] |
创新大于完美 |
当今世界,最能“创新”的国家是美国,“完善”至极的是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其优势领域就相当完美,许多产业的发展已超过美国,世界企业500强中占了近1/3,和美国相差无几。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派出了一个高级代表团,对日本进行全面考察,回国后向总统汇报,认为日本在传统领域里已经尽善尽美,无法与其竞争。美国只能另辟蹊径,在新的领域全面创新,才能应对日本的挑战。为此美国利用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很快又超过了日本,现在世界500强中日本企业降到1/5,而美国企业已经超过半数。这个事例说明,(09/10/2007 15:43:47,195) [查看全文] |
散文诗:创造者(选) |
●一种巨大的创造的洪流在我们的血液中奔涌……我们灵魂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熊熊燃烧……头脑蕴酿着飓风,眼睛发出锐利的闪电……我们将以一种十分粗野、极不规则、奇形怪状并且惊世骇俗的形态迅速崛起……
●真正的创造者……不会去加入那些主要用于虚张声势——给自己壮胆及吓唬他人的协会、机构、派系……他那异常夺目的才华在这些主要由各类平庸的专家、老朽昏聩的学者、中规中距的教授和怀才不遇而眼高手低的文人等等组成的团体之(09/10/2007 15:43:19,189) [查看全文] |
企业家需要创新精神 |
俗话说"事在人为",制度的建立,大环境的优化固然十分重要,但人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任何制度都要人来执行,如果人的素质不行再好的制度也白费。因此,让具有现代管理素质的人管理企业也是至关紧要的。可以说企业改造,中国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批合格的企业家能真正掌握企业的领导权。 现代企业创新理论提出4个C原则:CHRACTERISTICS,COMPETENCIES,CONDITIONS,AND CO(09/10/2007 15:42:49,1525) [查看全文] |
“灵魂之筛”——中国人的创造智慧哪里去了? |
中国人是世界公认智力最好的民族之一,中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成绩,也远远高于欧美,可是中国人的创造智慧,却不被世界看好。这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结论,也一向是文化、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09/10/2007 15:42:16,141) [查看全文] |
民族创新精神的五大特征 |
民族创新精神是民族文化长河奔腾不息的动力之源,是民族精神中灿烂的明珠。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它有五大特征。
第一,民族历史感强,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的民族,自觉把民族的兴衰作为个人及团体的当然责任,对民族未来既充满希望又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表现为对国家、对民族生存与发展怀有高度责任感的一种深层次的高尚情操;具有这种忧患意识的人,能自觉地把民族和国家的尊严置于个人荣辱之上(09/10/2007 15:41:50,44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