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公司 |
英特尔成功的要素之一在于能时时刻刻求新求变,在公司各个方面不断有全新想法涌现。这种特质,对那些发展节奏快的公司都是至关重要的。时代的变迁太快,今日的突破转瞬而为明日黄花。如何能塑造出创新的环境,将突破视为常态而非一时之侥幸?如何激发员工勇于创新、冒险而不致虚掷公司资源? ………… 这种创造力的源头是英特尔优良的企业文化。在过去的岁月中,英(09/10/2007 17:09:01,214) [查看全文] |
微软公司 |
总裁比尔·盖茨说道:“我们从没改变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雇用聪明的人。这没有任何替代品,也不像所说的那么容易……我们会全身心地去发现合适的人……一旦你选定了最好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信任他们。从一开始,我就是依靠别人的思想和经验来支持我自己的,很多时候,他们填补我知识中的空白。我们把员工分成小组,赋予他们权力去塑造我们的产品形象,提供他们所需的技术和资源,帮助他们完成工作。我们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也允许他们失败,只要我们从他们的错误中学到了东西。当然,我们也给他们机(09/10/2007 17:08:28,214) [查看全文] |
通用公司 |
中国去通用学习的人到那儿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韦尔奇不是在搞文化大革命吗?不断有新观念出来。 总裁韦尔奇奉行一种“在必须变革之前作出变革”的哲学,甚至在大获成功之后,他还说:“对于我们的企业现在处于什么地位,我全然没有把握”。 他指出:“我们的员工有巨大的未被开发的潜力,我们的组织只保证他们在工作中发挥5%—10%的能力。”
(09/10/2007 17:08:03,188) [查看全文] |
索尼公司 |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说:“如果每个员工都投入到发明创造中,那么我们企业将战无不胜。” 盛田昭夫想的是企业创意,借团队力量创造出新而有价值的产品。机器和电脑本身没有创造力,因为创意远不止于处理现有的资源,还需要人类的思考启发的直觉及充足的勇气,这是索尼从早年开始到现在都一直都在强调的公司理念。 在索尼公司里,鼓励大家公开提出意见。不同的意见(09/10/2007 17:07:40,222) [查看全文] |
日立公司 |
全公司7万名职员中,仅仅1983年申请的专利及小发明就高达25000件,超过我国许多省一年的专利发明量,正是这些无数的小创造、小发明,为大的创造与发明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矗 日本公司的决策经常出自年轻管理干部的建议书,这种方式对公司有很多好处。 (资料来源:不详)(09/10/2007 17:07:15,204) [查看全文] |
强生公司 |
1948年,美国强生公司针对员工印行了工作规定,时隔40年,这些金科律丝毫未变。它所贯彻的依旧是:“我们必须尝试创意”…… (资料来源:不详)(09/10/2007 17:06:46,228) [查看全文] |
企业与创意创新 |
许多企业由于抗拒创新,因而变得既僵化又死板,即使是最富创意的人,在层层束缚下也日渐麻木、自闭。前车之鉴很多,但要避免重蹈覆辙,似乎是知易行难。其中的症结在那里?规模并不是真理,企业再小,只要它没有创意,满足于现状,就没有前途可言。 老实说,缺乏创意的组织比人们想像的要多。 公司内即无创意,或许是内部的传统造成的。在世袭制度下,创造者权力一(09/10/2007 17:06:16,211) [查看全文] |
苹果电脑公司 |
不要给他们订目标,给他们方向就行。史考利要引导他们进入一些他们从未梦想过的构想里去。不像其他大部分的公司,他们并不太明确规定他们的本质;他们只让大家能够辩认就行了,不必太具体。因此对于他们的作品,他们可以海阔天空且引经据典的闲谈,例如“我们是在造人,而不是电脑”,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发明它”等等。史考利知道大部份的开山大师均能使企业界记住他们的公司现。他们把公司的本质它限在一些明确的目标上;他们深信菲尔鲍斯特(英国小说家)所说的话:“宇宙间充满了各(09/10/2007 17:05:03,187) [查看全文] |
尼桑公司 |
任何一条能节省超过0、66秒钟——如一个工人伸一下手或走半步的时间——的建议都被公司管理层认真地加以考虑。 (资料来源:不详)(09/10/2007 17:04:43,248) [查看全文] |
惠普公司 |
惠普一位资深经理说:“坦白地说,我们实在无法断定,创新过程到底是如何顺利进行的。但有一件事我们却十分有把握,那就是在这过程中,流畅平易的沟通方式,让大家彼此能够自由自在地互相交谈,是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基矗” 鼓励变通与革新是惠普企业价值观的要素之一,惠普是以支持工作环境中个人及想法的多元化来鼓励弹性与革新的。公司致力于制订清楚的目标,并允许员工以各种充满弹性的方式去达成,并被期待持(09/10/2007 17:04:18,214) [查看全文] |
花王公司 |
在日本,位居鳌头的“花王”化妆品公司提出了“依靠独创技术求生存”的经营战略,并把劳动工资的改革与开发职工的创造性紧密结合,以在高度饱和的化妆品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花王”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发奇想”、“闯新路”,千方百计创新,任何人在晋升、提薪和奖励时都要看他们的创造性如何,这个创造性包括能力和成果两个方面。人事部门还建立了一套对创造性的评分制度,由专家、领导和顾客对员工的思维、行动(09/10/2007 17:03:53,187) [查看全文] |
韩国企业提倡创意的事例 |
为了发掘职工的聪明才智,韩国五大财团在企业设立建议箱,收到极佳效果。 现代财团的各公司规定每人一年要提出二至六条建议,各部处要(09/10/2007 17:03:27,317) [查看全文] |
海尔公司 |
张瑞敏在谈到海尔同国内其他企业的异同时,曾不经意地概括出人本企业与资本企业的区别:“用一句话来说,我们是天天都在想着‘以变应变,以变制变’;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还是‘以不变应万变’。(09/10/2007 17:03:01,173) [查看全文] |
盖天力公司 |
在拥挤的感冒药市场上,跳出了一个新的品牌——“白加黑”,说来难以置信,一个近乎搭了末班车的感冒药,却以高密度的广告轰炸超前一步,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旋风般地占领了全国市场,成为广大消费者一致认可的感冒良药。这奇迹的背后,是一连串令人叫绝的惊叹号! 盖天力人的自信,源自于一个崭新的意念,即产品的创意。“创意”这个词过去在广告界出现的频率最高,许多令人叫绝的广告创意,给生产厂带来了数以千万计乃至亿(09/10/2007 17:02:34,221) [查看全文] |
丰田公司 |
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英二说:“日本工人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我们的工人每年提供150万条建议,它们的95%被投入实际的使用。” 总公司设立了“创造发明委员会”,其下属的各部门都组织了“创造发明小组”。通过“创意设想运动”的开展,该公司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75年,该公司共收到381438件来自群众中的创意建议,这些设想与建议的采用率高达83%,为此支付的奖金约3、3亿日元。当年(09/10/2007 17:02:12,175)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