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明武短篇文章
 
 *新论44:危机是从不创新开始的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危机,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我认为,是从不创新开始的,是从领导层保守、平庸和僵化开始的。
    从这个时候起,创业的热情开始衷退了,创新的火焰逐渐熄灭了,创新的冲动慢慢平静了,组织的步伐像恐龙一样迟缓了,信息的传递比牛车还慢,传递了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了,
    表面上,一时还看不出危机来,但冰山脚下的海水已经在流动,地壳下面的熔岩已经在沸腾,些微的危机
(09/15/2007 19:18:43,207) [查看全文]
 *新论43:让优惠政策退位吧
    中国各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比拼了一二十年了,是该退位的时候了。
    为什么呢?核心原因即:大的风向变了,经济的发展更多地需要创新力量的推动而不是资金力量的推动了。
    这么多年来,为了获得那一笔笔资金,许多地方的政府费尽了心机,有的甚至走上了邪路。在过多过大的让步后,引来的资金除了表面上给当地带来一些繁荣之外,并没有带来多少实质上的经济进步。
 
(09/15/2007 19:18:17,212) [查看全文]
 *新论42:谁制造了雷同化的城市
    中国大批新兴城市的雷同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名义下,城市建筑原有或独有的个性、特色、风格渐渐消失了,城市建筑体系自身独有旅游观光价值慢慢不见了,此景此情,殊为可叹。
    中国的城市化还在猛烈进行,在以后的城市建筑中,能够避免上述的悲剧吗?我只能表示谨慎的乐观。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人们还没找到城市雷同化的真正原因。
    原因在哪里呢?在政府吗,政府所
(09/15/2007 19:17:52,207) [查看全文]
 *新论41:让发明革新家成为富翁
    是时候了,是让中国的发明家、革新家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的时候了!
    过去的时代,他们中的许多人受穷受困,是因为中国还没有确定以创新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但今天,中国终于迈出了这历史性的一步:要在2020年以前成为创新型国家。
    发明家、革新家,必将成为这一时代的主力之一,明星之一,风流人物之一,也必将成为新型的富翁之一。
   
(09/15/2007 19:17:29,185) [查看全文]
 *新论40:我为这件事喝采
    我为这件事喝采,为中国买先进技术越来越难这件事喝采。
    为什么呢?西方越这样做,才越能把中国科技界专家、企业家和官员逼上绝路,当最终只剩下“华山一条路”的时候,事情就有了转机了。
    据说中国空军的预警机,先想的也是买,但以色列最后坚决不卖,逼得中央高层发了狠,结果自己也搞出来了,甚至比买的还要好。
    资料显示,凡是中国买不到先进
(09/15/2007 19:17:03,212) [查看全文]
 *新论39:马车与火车定律
    再完美的马车,也跑不过简陋的火车,这是一个交通工具定律。
    这一定律对企业创新极具启示意义。
    那些喜欢保守、稳定的企业,特别是其中的成功企业,有如一架架完美的马车,马熟、车熟、路熟、景熟、人熟……走起来轻松加愉快,似乎可以快乐到永远。
    且慢,一些冲动、激情、冒险的企业现身了,这些企业有如一辆辆刚刚问世初期的火车、车头、车箱、
(09/15/2007 19:16:39,375) [查看全文]
 *新论38:那些可笑的欧美人
    他们中的不少人是相当可笑的,因为他们到现在还有看清中国人拥有的巨大创意、创新力量,他们偏居于一度是世界科技中心的大陆,瞧不起其他的洲陆,白种人高人一等特别是智商高人一等的虚荣感已经传袭了好多代人了,老是挣脱不了。
    中国人制造的原子弹、氢弹、导弹没有把他们麻木的神经炸醒,中国人飞上太空的火箭、卫星、飞船也没有将他们的视野拓宽。
    最可笑的是那些人一看到中国人有科技上的重
(09/15/2007 19:16:09,201) [查看全文]
 *新论37:不要再仰望比尔·盖茨
    作为一个后工业时代的商业传奇,比尔·盖茨的名声响彻全球,但是,现在,我要对中国的创新有志者说,不要再仰望他高大的身影了。
    因为,仰望久了,你的头就昂不起来、你的身子骨就挺不起来了。
    因为,构成比尔·盖茨的那些基本元素,你身上样样不缺;你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决不亚于比尔·盖茨时代的机遇和动力。
    因为,如果你下决心要超越比尔·盖
(09/15/2007 19:15:46,182) [查看全文]
 *新论36:自主创新不能是一阵风
    我比较担心的事情之一是,自主创新被当成一场普通的运动,在刮了一阵强猛的风之后,渐渐归于平缓甚至沉寂,许多事物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不,不能这样,自主创新,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如果要将其形容成风的话,那绝不只是一阵风,而只能是一阵又一阵的风,而且,应该一阵比一阵更强猛,直到这风成了风俗,成了习惯,成了官员、商人和人民生活的灵魂。
    到目前为止,中国自主创新大戏仅仅拉开了序幕
(09/15/2007 19:15:17,207) [查看全文]
 *新论35:其他的方向都是死路
  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算起,中国企业走过了一段从模仿时代、学习时代到自主创新时代的艰难历程。这段历程并未走完一时也还走不完,但转折点已经出现。以海信企业新理念“创新就是生活”等为标志,中国企业创新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九八零年前后,中国打开了国门,中国企业也打开了眼界,从引进生产线开始,到引进技术与资金,再到引进商标、人才与品牌,中国企业像一个物质与精神双重饥饿的孩子,贪婪地吮吸来自西方发展国家的营养,有的成长壮大了
(09/15/2007 19:14:50,173) [查看全文]
 *新论34:时代呼唤大创意
    一般性的创意思维,人人都有点,只要稍微读一点相关的学习资料,人们也会提出许多创意点子来。
    创意有大小之分,保守性的时代最喜欢小的创意,而开拓性的时代则呼唤大的创意。
    我们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开拓性的时代,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是一个大创意才能满足它的需要的时代。
    这个时代,可以从1840年算起,已经160多年了,
(09/15/2007 19:14:28,176) [查看全文]
 *新论33:不是谁都能大谈创新
    前不久看到一份某名牌大学筹办“创新论坛”时拟请的专家、教授与学者的名单,不禁深为感慨,有些人虽然大名鼎鼎,据我所知,其领域和专长决不是在创新方面,但由于他们的名气所在,不请似乎是不行的(也要票房原因)。
    经常看到国内某些显要权威人物,——特别是某些以经济学家、前官员著称的人物,哪个论坛都敢大谈,哪种命题都敢猛讲,我研究过他们的一些发言,由于命题并不是他们的专长,其所谈相当的幼稚,甚至有些可笑,虽然没有人多少人
(09/15/2007 19:13:56,187) [查看全文]
 *新论32:传授基础知识不再重要
    那么多的学校,那么多的教师(教授、博士与博导),那么大的国家(及企业)投入在公元2000年之前是完全必要的,但在2000年之后就不那么必要了,在公元2010年之后的必要性就更弱了。
    为什么呢?至少有一个理由不可忽视:在互联网时代,传授基础知识不再那么重要。
    如果说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这个理由还勉强成立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理由就相当有力了。最近几年中,当新一代互联
(09/15/2007 19:13:32,249) [查看全文]
 *新论31:创新家企业家联合起来
    要加速推进中国企业的创新,创新家和企业家应该联合起来,获得1+1大于2的效果。
    创新家(亦称创新专家)在中国是比科学家还要稀缺得多的人物,不可否认,科学身上也有创新的因子,但他们一般是在某一领域体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其才能的体现也是在某一创新成果上的。但创新家不同,他是专门研究创新的,他是以创新为鞭,策驱各企业的各方面突飞猛进的。
    企业家也是具有创新因子的,但他的创新
(09/15/2007 19:13:09,197) [查看全文]
 *新论30:中国经济创新八大课题
    我认为,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创新面临以下八大课题,它们值得中国一切有志于创意、创新的人士认真思考,重点突破:
    一、怎样帮助奇瑞等中国汽车自主创新事业的得到迅猛发展?
    二、怎样帮助龙芯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进行成功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
    三、怎样用创新的眼光发现温州、东莞等区域发展的全新突破口?
 
(09/15/2007 19:12:42,339) [查看全文]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3/6  [1] [2] [3] [4] [5] [6] [>>]  
网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