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变 强烈浓郁——识书法家张健书法新意
 

文:张丁木 张川耀

  张健的书房名“九云斋”,在九楼之顶。这是一个蕴蓄着生机,充盈着艺术氛围的书房。天棚正中悬挂一幅撒金册页式顶饰,凡来聚会的挚友,都悬腕仰面在顶饰上书其姓名。经年累积,墨迹千姿百态。或奔泻豪放,或老沉持重,或婉约含蓄。种种性灵藉此似有呼之欲出之势。这与室内垂挂的张健自书作品相衬映,整个空间,不仅浸溢着翰墨的淋漓之气,亦形成性情中人的辉映与和谐。这种别具匠心的书斋创意,浓缩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精要之点,体现了,张健独有的艺术追求。几座宽大的沙发围一方茶几,瓶花置上,芳香四溢。临窗处硕大的书案,势如横阵。书房外是小巧的花园,花草茂密,翠竹葱葱,绿树下,数尾青鱼在浮莲中悠游,一派宁静恬雅的生趣。

  “君子待人以诚”。张健身系繁杂的经营事务和千丝万缕的人际交往,与他交友,印象最深的乃是他的诚挚和率真。这是他待人、待艺术的成功之所在。大凡朋友们相聚,或于谋事,张健定会话出心底,直道良莠,坦坦荡荡。朋友们视之为益友。久经商战而心性如此,实属不多;经商和艺术能兼而得之并卓有成就者亦甚少,誉他为儒商,张健当之无愧。

  张健执笔作书,总是立身悬臂,气足神畅,充满活力。一旦落墨,行笔运势,挥洒自如,倏忽成书,但觉春风满纸,赏心悦目。细品其笔底线条,仿佛流动着热血,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的如蛟龙戏海,盘曲矫健;有的如老猿腾树,险而复安。满纸机趣横生,气象浩翰无垠。其书法作品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旧有形式,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以新的面目,与现代审美构成了高度的契合之点。

  论及艺术的出新,谈到现代审美,不少人会视为随意性、狂放性和怪诞性的胡乱结合,这显然是无学养根底而又急功近利者构成的误区。现代社会信息广,含量大,节奏快,其审美标准的神髓是丰富性和强烈性。张健以紧随时代的生活阅历和数十年的艺术功底,深知个中机窍。他不以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去书就大家司空见惯的老面孔而孤芳自赏;也不以浮泛矫饰的所谓创新,完全背离传统书法而面目全非。他为自己提出的课题是鲜明而艰难的,他常说,要使自己的笔墨紧随时代,必须在丰富性和强烈性上下功夫。我们看他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历,可以知道,他说的并不是一句空话。首先,他有自己紧张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身负重任的经营中人,他必须以快速而鲜明的行为能力去解决频繁的事务。工作中的变换,使他随时感受到现代潮流的强大冲击力,这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有心人,无疑会不断萌发具有时代朝气的艺术激情。为了加强艺术创作的学养功力,三十多年来,他几乎用上全部工余时间,埋首于书房深研汉隶碑版和魏晋各家书体。积习的字幅堆积如山,练就了雄厚的笔墨功底,对真草隶篆等各类书体均有所为,其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所看重,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新加坡资政李光耀、香港巨富李嘉诚均收藏有张健的字。张健的字早就走出重庆,走出四川,走出国门,受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书法界瞩目,也获台港澳书家垂青,屡在全国及省书法大赛茯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了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学养,在闭门苦读中国古籍之余,与画界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随时相聚一堂,挥毫书画。评墨变,求气韵,探幽微,使自己不断攀缘非同一般在艺术境界,提出“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的追求目标。这种意识上的自觉,结合其丰当的艺术,生活阅历,令他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独具面貌的表现形式和纵横开阔,随机生发,运用自如的自由天地。他的书法作品多是“书中有画”。以中国艺术的点、线、面等特有的符号,谋篇布局,大胆构成,结合中国书法的行气运笔,直抒胸臆。有时书出一字顶天立地,如峻峰突起,危岩嵯峨;有时泼墨铺张,如墨云堆涌,雨意密布,有时出笔如枯藤、如悬索,一笔完足品,整个字形有电光石火之意态。每幅作品严整奇绝,都以面的开合、线的穿插、点的平衡形成节奏起落、笔墨铿锵、大气磅礴的浑然篇章。作品中不仅体现出中国绘画知白守黑,疏密相间的二维空间构图法则的意趣和哲理内涵,更具有西方抽象绘画以明快节奏关系形成的强烈品视觉冲击力。这种莫可楷模的表现形式,却又隐含着极深的中国书法的传统功力。真书的端庄蕴蓄,草书的惊势灵动,篆书的劲健圆和,隶书的浑厚沉雄,行书的丰腴神融,在其作品中渗融有痕。张健把书法、绘画、东方、西方、古代、现代的各种审美要旨溶于一体,强烈浓郁,丰富多变,浑然天成,这体现出中国书法在张健的艺术实践中达到了现代审美的高点。

  张健能够在艺术上取得如此不凡的成就,除了在专业技法上下功夫外,对于人生的理解与彻悟也自有一番独具的修持。清代刘熙载论书有言:“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言:“写字者,写志也”。都是说人的道德修养的高下,决定书法艺术的高下。张健于此多有会心,就其书作内容,可见一斑。他的条幅、对联作品多为古典诗词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等。少字斗方作品多自撰成文,如“春雨”、“夜月”、“神逸”,再补之以小跋“润物细无声”、“使我开怀惟夜月”、“参禅悟道,自在神逸中”等等。他似乎在以出世思想追求一种散淡空灵的人生意境,这无疑是值得赞颂的精神取向。但张健还领悟到出世不能作为生活内容的全貌。所以,他在实际中,又以人世思想完成他的人生。他在经营场中身 负重任,在激烈的工作节奏中承受各种起落,领略商战的各种艰辛。他要努力完备的是,以空灵的艺术境界与具体的现实生活形成极大反差,并使之能够不断向这个世界奉献出片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