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未了 人未老——书画大师晏济元
 

文:张健

  书画大师晏济元先生,是重庆惟一、全国少有的高龄书画老人。如今他鹤发童颜、身姿健朗、心态平和、谈笑风生,一副仙风道骨之态,令人起敬。前不久,晏老告诉笔者:所谓美者,充实之谓也,人生只要充实,就是美好的。难怪晏老还每天坚持写字画画、养花浇水:有时还操刀治印,也常外出写生,举办个人书画展,献艺社会。晏老是充实的,同时他与生俱在的民族情、学无止境与壮心不已的精神,为世可垂。

民族情构筑艺术生命

  中国书画作为审美艺术,在本质上是表达情感的形式。晏老注重人贵有情、情志高远、方可作为。他常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引为自豪的;我们心中有了民族的尊严,掌握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自己的作品才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他看来,民族情、爱国心是艺术家的灵魂。
  晏老自幼受父辈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民族情感日渐深厚。三十年代,晏老立志报国,赴日本学机械工程。期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毅然归来,却报国无门,于是以绘画投身抗日
活动。这使他认识到艺术报国的积极作用。从此,更坚定了他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六、七十年代,晏老在任机械工程师的十多年间,从未停笔研磨书画,在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坎坷岁月里,也未能磨去他对艺术追求的心志。他说:“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人生的曲折,磨难就不必计较,相反,曲折与磨难能增强人的意志,对艺术而言,还可起到茅塞顿开之功呢。”不难看出,晏老的信念是民族性的。
  晏老和张大千先生是同乡,表兄弟,更为书画挚友,感情甚笃。晏老总是慷慨出力。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分别在上海、重庆与何香凝、张大千先生一起举办募捐义卖活动。1951年为支持抗美援朝,他把义卖的三十余幅精品收入全部捐献给国家。1987年又将三十余幅精品义卖款捐献给重庆残疾人基金会。九十年代又有多次捐赠。这种民族情、爱国心始终融贯于晏老的书画艺术之中,构成了他书画艺术的原动力、生命力。新近出版的《晏济元书画集》,作品充满民族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从中让人感悟到民族书画艺术的魅力;感悟到晏老越发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学是生命中的生命

  对于生命,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晏老常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是生命中的生命。”
  三十年代,晏老的书画艺术就名声大振,直到现在,赞誉之声仍不绝于世。1964年,朱德委员长看了晏老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画展后,欣然赞道:“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八十年代,晏老担任了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这是晏老耄耋之年艺术生命的新高峰。但是,晏老仍不放松一个“学”字,念念不忘“学是生命中的生命”。晏老对艺术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构成了他的人生轨迹。
  晏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是深沉的。他说:“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学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学习传统是艺术的必由之路”。晏老七岁起便在父亲辉廷公的督教下,遍临历代名家碑帖,研习历代名家画籍,几十年从未间断。逛书店,买书是晏老的一件常事。几天前他在书店买到一本十分喜爱的书法帖,回到家帖不离手,反复览读、细细品味。他对传统文化学而不厌、浸淫至深,却又越学越感不足。至今,研读传统文化资料仍是晏老每天的必修课。无怪乎,一个早晨,我去晏老家,见他正伏案作书,已成大篇,我问晏老是绐谁写的作品,他笑答:“这是我今天的作业”。对此,我穆然良久,由衷起敬。所以,读晏老的作品,总会感受到他的书画艺术既具扎实的传统功力,更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乳汁与神韵,透视出从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勃勃风姿。面对传统文化,晏老又力主“学古要敌古,不要为古人所囿,要用心去悟,要动情去写,不论书画都要有自家面貌,敢于超越前人才好。”足见他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与科学的态度。
  晏老热爱大自然,他认为大自然具有无限生机,充满灵性,曾赋诗云:“看尽云山是吾师,任我纵横写自然”。难怪与世纪同岁的晏老一如蓬勃盛年,不断登山涉水、旅游写生。他抱着“共宇宙意识俯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雄心,与江河同呼吸,与山川共情感。为此,晏老一生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大部分时间是在山水间度过,游历的兴致盎然。一次,晏老登上黄山,兴如顽童,他说:“望着苍松翠柏,我还是个孩子”。晏老走进大自然,深悟中国书画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的精微,境界自会高远。观赏晏老的书画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他与大自然心灵感应,情性勃发的气息。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更新鲜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去反映。他说:“改革开放带来新事物、新变化,也给我们提供了新要求”。晏老有很强的时代使命感。他人老不守旧,放开眼量,洞察世事,让自己的笔墨紧随时代,反映时代精神。为此,晏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广泛交朋结友,以获得新的信息:阅读报刊,关心时事,是他生活的必需。他说:“学习新的知识会使自己的心志不衰,同时,才能以时代精神描写祖国的山川风貌”。晏老近年创作的国画长卷《长江三峡》◇百里漓江》等作品,描绘的虽是万古三峡,漓江山水,却通卷洋溢鲜活的时代韵律,让人赏心与振奋。

壮心不已春长在

  百年寒暑,凝聚着晏老追求书画艺术极致的执着精神。他学传统,学古人之未学,发古人之未发,从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形成书法与绘画结合、写意与工笔结合、泼墨与色勒结合、写生与创作结合的独有风貌。晏老以他扎实的书法功底入画,追求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中国书画艺术审美的至高境界。他的书画达到了完美结合。
  晏老才学渊深、涉猎广博,诗、书、画、印皆为上乘。晏老的书法多取魏晋、汉唐品格,行草楷隶篆各有神貌,高古清新,自成一体。晏老的画,山水大体归为石涛一派,又融历代名家精髓,形成自家画风:人物花鸟画源于唐宋,为文人画一路。四十年代,张大千评道:“济元拟宋入布局,笔墨润,如玉若冰,陈仲仁辈,所谓作家士气兼到也”。晏老的诗,具诗人之气、之韵、之美。品他《漓江雨寄诗》六合无尘,空明万里,雨过山青,光生如洗“,令世人称道。晏老的印、刀法纯熟,遒劲有力,布局新奇,极富韵味。晏老的诗、书、画、印作品,或幽静深邃,或清新飘逸,或险峭雄秀,既给人艺术启迪,又绐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晏老为书画界一代宗师,不仅在国内影响甚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广泛影响。
  晏老站在艺术的高峰,却恪守平常心,不贪恋名利。他警示自己,年龄不应成为艺术进步与追求的障碍,情未了,人不老,因为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要做。他抱负恢宏,诚可谓“囊括四海吞云梦,席卷江山入画图”。
  一次,晏老欣然和中年画家高济民、武辉复、杨必位搞联袂展。他说:“跟青年画家联展,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也是一种学习”。最近,画家高济民、吴希平、武辉夏去晏老家拜望,晏老十分高兴,亲自展纸要和他们合作作画,并要他们先开笔,然后,他精心安排,洒洒挥毫,起到画龙点眼之妙。目睹晏老作画,几位画家很受教益。晏老这种奖掖后学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足令后学敬仰。前不久,晏老风尘扑扑赴成都参加了四川美协举办的“104岁老人晏济元书画展”开幕式并拜访了几位老画家回到重庆,几天后,他又雄心勃勃飞赴山东登泰山。陪同他的人说,不少坐索道上山的年青人都十分胆怯,不敢看车外山色,晏老却兴致昂然,照相、品说、速写,忙个不停,令人叹服。下索道后至南天门、天街的几百级石梯,连拐杖都不要的晏老硬是独自登了。不少拄杖上去的年轻游客见向他们招手、满脸笑容的晏老,无不回以敬佩的目光。
  我深深祝愿晏老在艺术耕耘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童心永驻,青春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