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春秋泛幽香——读书法家屈趁斯先生作品
 

文:张健

  屈趁斯先生是重庆一位颇有成就和影响的老书法家,已年届84岁。屈先生幼承庭训,早读诗书、夜临碑帖,乃至今日也未曾弃辍。从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始入,然后上宗秦汉、下探明清,尤钟爱“二爨”,用力极深。他真草隶篆皆有所为,行草更具风貌。青年时,屈先生的书法已见端倪,旋即就教于名噪八方的大书法家谢无量先生,获益匪浅,渐成大器。
  屈先生作书十分专注。他讲究点画精到,一丝不苟,强调下笔凌空取势得意,落墨急迟有度,点画变化有致,不守故法,不落陋俗。从中不难看到屈先生那简淡、朴倔、挚爱、刚直的性情寄作品于点画,呈现出神彩丰奕的书法风貌。
  自古中国书法注重字外求功,法外得韵。屈先生深悟这个道理,所以他几十年习书,十分注重字外功,法外法。屈先生自幼习书法时,对诗词就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父辈的教诲下掌握了格律、旧体诗的严谨,作皆的丰富想象,知识的积累,性灵的陶冶,其书法相得益彰。青年时,屈先生先后拜在诗人陶亮生、刘披云门下,进人大学乃至其后几十年的勤奋,渗透和磨炼,诗词创作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使他跻身于中华诗词学会。他的诗词多浪漫与磅礴,是他心志的写照。他以志寓书,便有他书法作品以金石铺路、字距、行距、布局整齐别致,左右映带,气贯全篇 的磅礴气势;点画转折万方,仪表变化多端,神气凝重、飘逸,韵律与节奏淳和致美,这正是他诗词功力的显露。
  其次,屈先生得力于对艺术角度的选择,在遍临历代碑帖中,他钟爱“爨龙颜”、“爨宝子”碑。“二爨”是由隶书向楷书演变中的形体,乃稚拙、朴茂。这对屈先生艺术趣味的孕育是重要的。在长期实践中,育出的书法形质是他平素所具稚拙之气的心境再现,是屈氏书趣的独有魅力。
  再次,屈先生得力于对书法艺术虚空境界的能动把握。书法作品是由抽象的线条在时空运行中构成。作为剪裁空间的线条有虚实、黑白、盈亏、显隐等等。而书法的趣味却离不开虚、白、亏、隐等诸多因素。这诸多因素构成虚空境界,表现出笔墨以外的艺术效果,给观者一种遐想的空间。屈先生作品中字的空白、行的空白、篇的空白,随心所至,精到妙成,显示出他对这一艺术境界把握的得心应手,机敏睿智,从而使趣味的散发带来充满灵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