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自心出 格自书出——张健书法欣赏
 

文:武辉夏

  张健的书法艺术可谓独具一格,其书重秦汉魏晋之宗法,寻时代艺术之风神,求流畅风韵之书品,真、草、隶、篆诸体皆有所为,以行草见长,尤以斗方少字数作品为最。
  中国书法讲“力”。“力”者,有书法功底之力,有人格之力,有道德之力,有精神之力。“力”之所得,应归于“平”、“圆”、“留”,即用笔须平,如锥画沙,一波三折,起迄分明;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圆浑润丽,无迹可寻:用笔须留,如屋漏痕,凝重自然,以矫浮泛。张健书法得其一。
  中国书法讲“节奏美”和“韵律美”,不论是点线或是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抑或是每一幅书法的分章布局,各种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枯润、虚实都要组合成交错,顾盼、呼应、揖让,纷纭繁复,乱而不乱的有规律的变化,多样而又统一的整体,一气呵成。行行相向,字字相承,笔笔相生、势势相应。张健书法得其二。
  中国书法讲“动态美”和“气势美”。行笔纵放“如风雨之骤至,雷电之交作”,“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势,不差毫末”。张健书法得其三。
  中国书法讲“意趣”。先立其意而后落墨,即意在笔先也。先得其韵,然后见笔意,再致品格。品格取韵有简古、奇幻、韶秀、苍老、淋漓、雄厚、清逸或味外味等。张健书法取淋漓为格,兼融其它各格之优点。闲笔爽朗流利,或轻或重,一气接连,毫无凝滞感,墨当浓淡湿化,可谓“元气淋漓障犹湿”是也,张健书法得其四。
  中国书法重“情”。“笔格之高亦如人品,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鄙吝满怀安得迢逸之致,矜情未释何来冲穆之神?”张健笔墨为情感所驱使,抒情写意,得其五。
  纵上所述,张健书法取汉隶魏碑的浑厚,沉稳,恢宏之气象为节奏韵律之基调,又在篆体中取其圆劲笔法,又融入纵横空插,豁达洒脱的情调,形成了一种随势赋形,字势豪逸的泼墨大书。
  他用墨色作为表现禅味的绝佳载体,以其较为丰富的变化手段和表现形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皆随势而行,极富动感:可辩五色的墨色,用渲染和笔法相交合,用点、线、面造成一种结构美来增加气氛,加深意境,常常饱沾墨色,信手挥毫,在欹正疏密,长短宽窄,轻重避迎,向背伸缩的自由状态中,控制笔称健,得到一种险中求稳的奇趣。
  作品《如意》和《海啸》是其书法例证。
  《如意》二字,可谓一画书。首写“如”字,其气势便管束到底,自始自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终篇结体,首尾相连,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自“如”字到“意”字,一气贯注,极为流畅清脱、如意潇洒。(海啸》二字,观其书,如闻涛声,如见巨浪。(清)唐岱《绘事发微》论中云:“存心要恭、落笔要松、存心不恭、则下笔散漫,格法不具,落笔不松,则无生动之气势。”双指出:“气韵与格法相合,格法熟则气韵合。”此书恰取雄存为格,“海”字以重墨书成,纵横自如,大开大门,有翻江倒海之势,“啸”字却倚靠一侧,用细线枯笔写就,与“海”字右下枯笔相呼应,节奏急促乖张,在整幅作品中,令观者如闻尖啸之声,震心动魄,表现了作者的恢宏气度和豪爽情怀,也足见作者的洞察力和表现力。
  张健书法的魅力在于平和、冲淡、宁静、柔顺、清雅、悠然和雄强、温厚、矫健、浓郁、凝重、遒劲、洒脱的结合:在于古老的书法艺术和现代意识的结合:在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在于书体和画意的结合:更在于张健钟爱生活,笃信未来,重情志高远,淡名利浮华的人生修练。
  宗白华说:“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所以在欣赏张健的书法作品时,总得此种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