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了一个举世闻名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如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重要性更加突出。"知识就是力量",似乎更是金科玉律。
然而,对此却有三个疑问,需要进一步明确
一、知识"就是"力量吗?是否还要一种合适的转换,它才会变成力量?
二、是否所有的知识都是力量?
三、即使它真的是力量或很能形成力量,请问它到底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还是破坏性的力量?
质询这些问题并非偶然。在对问题回答之前,不妨先看台湾学者傅伟勋在其《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中,记录的一段亲身经历:
傅伟勋到美国一个大学的哲学系教书。在同事中,他与一位叫赛达的年轻教授十分要好。赛达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英才,已出一本精彩的伦理学著作。后来,傅伟勋移居费城。赛达每年暑假必带妻女来访一次,探讨共同关心的伦理学问题。
但突然有一天,傅伟勋惊悉赛达清晨吊死自家门前树下。原因是:虽然赛达的家庭生活虽然美满,学术研究成果出色,但是,数年来在事业上逼自己太紧,攻治学问的标准过高而影响精神状态,终以自杀了结短暂的一生。
……